新闻文章

笔记本与移动硬盘数据恢复

发布时间:2015/2/6 9:24:07

目前,人们越来越青睐笔记本电脑,其小巧方便,性能也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某些方面已经可以和台式机相媲美。 
移动硬盘也因携带方便,容量大,价格便宜,成为目前数据备份,数据转移的主流存储设备。其实移动硬盘内部也就是普通的笔记本硬盘。 
但是,由于笔记本硬盘自身体积的问题,使得内部密度非常高,再加上经常要被拿来拿去,路上颠簸震动,不小心摔落,使得笔记本硬盘故障率要大大高于台式机硬盘。 
     因此,一修电脑数据恢复特别开设了笔记本,移动硬盘数据恢复及维修部门,专门针对笔记本硬盘易摔,易震等问题进行研究,突破层层壁垒,讲笔记本硬盘数据恢复成功率发挥到及至从而大大挽回了客户因硬盘损坏而导致数据丢失的情况发生。
 
在使用笔记本硬盘时我们需注意:
 
•  硬盘是十分精密的存储设备,进行读写操作时,磁头在盘片表面的浮动高度只有几微米 ; 即使在不工作的时候,磁头与盘片也是接触的。硬盘在工作时,一旦发生较 大的震动,就容易造成磁头与资料区相撞击,导致盘片资料区损坏或刮伤磁盘,丢失硬盘内所储存的文件数据。因此,在工作时或关机后主轴电机尚未停顿之前,千 万不要搬动电脑或移动硬盘,以免磁头与盘片产生撞击而擦伤盘片表面的磁层。
 
•  硬盘工作时会频繁地进行读写操作,同时程序的增加、删除也会产生大量的不连续的磁盘空间与磁盘碎片。当不连续磁盘空间与磁盘碎片数量不断增多时,就会影响 到硬盘的读取效能。如果数据的增删操作较为频繁或经常更换软件,则应该每隔一定的时间 ( 如一个月 ) 就运行 Windows 系统自带的磁盘碎片整理工具,进行 磁盘碎片和不连续空间的重组工作,将硬盘的性能发挥至最佳。
 
•  如果你经常使用一些内存需求很大的软件 ( 如图像处理、模型设计等软件 ) ,就应该增加内存,来减少大量的文件交换时在硬盘上进行的读写操作,从而延长硬盘的使用寿命。 另外,一定要使用性能稳定的电源,如果电源的供电不纯或功率不足,很容易就会造成资料丢失甚至硬盘损坏。
 
一、笔记本硬盘 0 道损坏的维修
 
硬盘经常启动 , 是最常用的一个区域 , 所以损坏机率比其他扇区要大的多 . 我们来仔细谈谈硬盘 0 道的一些知识和维修方法。
 
硬盘 0 道损坏的现象一般就是主板自检不通过 ( 硬盘加点后自检声音正确的 ). 还有的造成启动非常的慢 ( 其他光盘引导也是慢 ). 这种情况一般都能确定属于 0 道故障 ( 还有一种和 0 道比较相近的故障就是硬盘固件错误通病 , 注意区分 )
 
我们 2 种方法处理 :
 
1: 用户自己处理 : 可以用 dm,lformat,mhdd 来处理 0 道损坏硬盘 ( 但成功率不高 , 只适合于轻微损坏的 0 道修复 ). 我们推荐用 lformat 的热拔插法来修 )
 
先用光盘引导电脑 ( 代修硬盘先只插上数据线 , 不插电源线 ) 等电脑启动成功后 , 然后这是在插硬盘的电源线 ( 注意这是带电拔插 , 注意电源别插反了 , 搞不好烧板的 ) 等到硬盘起转自检声完成以后 , 运行 lformat.exe 软件 , 选择找到硬盘参数 , 进行低格 . 如果就是修 0 道故障 , 只需低格 1 分钟即可退出 . 用其他软件分区 , 看看修复成功没有 . 如果这样还不能修复 , 你可以试试 hp,dm 的擦除 .mhdd 的擦除试试 . 还不行就得低 2 中方法处理了
 
2: 维修人员处理 : 一般专业的修理 0 道问题都是用 pc3000 来处理的比较多 . 你可以先扫描 , 伺服测试等 , 来确定是否就只是 0 道损坏 , 如果就是 0 道问题的话 , 手动封闭硬盘的 0,0 地址即可 . 自动屏蔽到 p-list.
 
如果经过你的检测如果属于 0 磁头损坏的话 , 只有砍掉硬盘的 0 磁头才能正常的工作 , 具体方法不介绍 ( 因为每个牌子的操作是不同的 )
 
好了 , 以上就是关于 0 道一些知识 . 用户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处理 .
 
二、笔记本硬盘软故障修护手册
 
硬盘是计算机中极为重要的存储设备,计算机工作所用到的全部文件系统和数据资料的绝大多数都存储在硬盘中。硬盘是产生计算机软故障最主要的地方,常见的硬盘软故障有:硬盘重要参数及文件丢失,电脑不能起动;碎片过多,电脑运行速度变慢;硬盘分区后丢失容量等。对付硬盘软故障,只要我们肯动脑并利用一些硬盘维护工具,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硬盘)死的革命精神,外加胆大心细,当然还要掌握硬盘基本常识,这样就可以轻松搞定(说的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 :( )。因此,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整理汇编了 “ 硬盘软故障完全修复手册 ” ,希望能在与大家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硬盘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做到 “ 自已动手、丰衣足食 ” ,凡事不求人的目的。
 
大家知道,一个硬盘要能存放文件,必须经过硬盘分区,格式化等操作步骤,因为经过这些步骤之后,在硬盘中就建立起了主分区,引导分区,确定了 FAT16 或 FAT32 文件表。主分区的作用是保存硬盘中各逻辑分区在盘片上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及分区的容量大小。引导分区的作用是在固定的位置存放有操作系统文件,在电脑送电或复位时,由 BIOS 程序将处于固定位置的系统文件装入内存,再将电脑控制权交给系统文件人而完成引导过程。扩展分区作为一个主分区占用了主分区表的一个表项。在扩展分区起始位置所指示的扇区(即该分区的第一个扇区)中,包含有第一个逻辑分区表,同样从 1BEH 字节开始,每个分区表项占用 16 个字节。逻辑分区表一般包含两个分区表项,一个指向某逻辑分区,另一个则指向下一个扩展分区。下一个扩展分区的首扇区又包含了一个逻辑分区表,这样以此类推,扩展分区中就可以包含多个逻辑分区。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硬盘数据的基本结构。
 
★ 硬盘的数据结构 ★
 
① MBR ( Main Boot Record 主引导记录区)
 
MBR 位于整个硬盘的 0 磁道 0 柱面 1 扇区,包括硬盘引导程序和分区表。在总共 512 字节的硬盘主引导扇区中, MBR 只占用了其中的 446 个字节,其最后两个字节 “55 AA” 是分区的结束标志。另外的 64 个字节交给了 DPT ( Disk Partition Table 硬盘分区表),从 1BEH 字节开始,共占用 64 个字节,包含四个分区表项。每个分区表项的长度为 16 个字节,它包含一个分区的引导标志、系统标志、起始和结尾的柱面号、扇区号、磁头号以及本分区前面的扇区数和本分区所占用的扇区数。其中 “ 引导标志 ” 表明此分区是否可引导,即是否活动分区。当引导标志为 “ 80” 时,此分区为活动分区; “ 系统标志 ” 决定了该分区的类型,如 “ 06” 为 FAT16 分区, “0B” 为 FAT32 分区, “ 07” 为 NTFS 分区, “ 63” 为 UNIX 分区,等;起始和结尾的柱面号、扇区号、磁头号指明了该分区的起始和终止位置。
 
我们假设一个硬盘分区表从 1BEH 字节开始的 16 个字节为 80 01 01 00 06 0D 68 6D 28 00 00 00 78 20 03 00 硬盘分区表项的 16 个字节分配如下:
 
第 1 字节:是一个分区的激活标志,表示系统可引导。如是 0 则表示非活动分区。
 
第 2 字节:该分区起始磁头( HEAD )号
 
第 3 字节:该分区起始扇区( Sector )号
 
第 4 字节:该分区起始的柱面( Cylinder )号
 
第 5 字节:该分区系统类型标志
 
第 6—8 字节:该分区终止磁头( HEAD )号、分区结束的扇区号、分区结束的柱面号
 
第 9-12 字节:该分区首扇区的相对扇区号
 
第 13-16 字节:该分区占用的扇区总数
 
以上参数我们可以用 NU 8.0 中 DISKEDIT 工具软件可轻松获取,其功能非常强大,但应用不当会有很大错误,请各位注意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以一台硬盘为 270 MB ,分为 C 盘( 100 MB )和 D 盘( 170 MB )的机子(老掉牙了 ^_^ )为例,在纯 DOS 下启动 DISKEDIT → 在对象菜单( Object )上选中驱动器( Drive )和物理磁盘选项后确定 → 在对象菜单( Object )上选中分区表( Partition Table ) → 在显示菜单( View )中选择十六进制( Hex )
 
以下数据为主分区信息:
 
000001B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00 00 00 00 00 00 80 01 
000001C 0: 01 00 06 0D 68 6D 28 00 - 00 00 78 20 03 00 00 00 
000001D0: 41 6E 05 0D E8 AE A0 20 - 03 00 30 EE 04 00 00 00 
000001E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0001F 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00 00 00 00 00 00 55 AA
 
② DBR ( Dos Boot Record 操作系统引导记录区)
 
它通常位于硬盘的 0 磁道 1 柱面 1 扇区,是操作系统可直接访问的第一个扇区,它包括一个引导程序和一个被称为 BPB ( BIOS Parameter Block )的本分区参数记录表。引导程序的主要任务是当 MBR 将系统控制权交给它时,判断本分区跟目录前两个文件是不是操作系统的引导文件(以 DOS 为例,即是 Io.sys 和 Msodos.sys )。如果确定存在,就把它们读入内存,并把控制权交给该文件。 BPB 参数块记录着本分区的起始扇区、结束扇区、文件存储格式、硬盘介质描述符、根目录大小、 FAT 个数、分配单元的大小等重要参数。 DBR 是由高级格式化程序(即 format 等程序)所产生的。
 
③ FAT ( File Allocation Table 文件分配表)
 
FAT 是 DOS 、 Windows 9X 系统的文件寻址格式,位于 DBR 之后。
 
在解释文件分配表的概念的时候,我们有必要谈谈簇( Cluster )的概念。文件占用磁盘空间,基本单位不是字节而是簇。一般情况下,软盘每簇是 1 个扇区,硬盘每簇的扇区数与硬盘的总容量大小有关,可能是 4 、 8 、 16 、 32 、 64…… 
同一个文件的数据并不一定完整地存放在磁盘的一个连续的区域内,而往往会分成若干段,像一条链子一样存放。这种存储方式称为文件的链式存储。由于硬盘上保存着段与段之间的连接信息(即 FAT ),操作系统在读取文件时,总是能够准确地找到各段的位置并正确读出。
 
为了实现文件的链式存储,硬盘上必须准确地记录哪些簇已经被文件占用,还必须为每个已经占用的簇指明存储后继内容的下一个簇的簇号。对一个文件的最后一簇,则要指明本簇无后继簇。这些都是由 FAT 表来保存的,表中有很多表项,每项记录一个簇的信息。由于 FAT 对于文件管理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安全起见, FAT 有一个备份,即在原 FAT 的后面再建一个同样的 FAT 。初形成的 FAT 中所有项都标明为 “ 未占用 ” ,但如果磁盘有局部损坏,那么格式化程序会检测出损坏的簇,在相应的项中标为 “ 坏簇 ” ,以后存文件时就不会再使用这个簇了。 FAT 的项数与硬盘上的总簇数相当,每一项占用的字节数也要与总簇数相适应,因为其中需要存放簇号。 FAT 的格式有多种,最为常见的是 FAT16 和 FAT32 。
 
④ DIR ( Directory 根目录区)
 
DIR 位于第二个 FAT 表之后,记录着根目录下每个文件(目录)的起始单元,文件的属性等。定位文件位置时,操作系统根据 DIR 中的起始单元,结合 FAT 表就可以知道文件在硬盘中的具体位置和大小了。
 
⑤  DATA (数据区)  
 
数据区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存储的地方,位于 DIR 区之后,占据硬盘的大部分空间。当将数据复制到硬盘时,数据就存放在 DATA 区。  
 
三、笔记本故障硬盘数据拯救全攻略
 
为了有效地保存硬盘中的数据,除了经常性地进行备份工作以外,还要学会在硬盘出现故障时如何救活硬盘,或者从坏的区域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系统不认硬盘
 
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 A 盘启动也无法进入 C 盘,使用 CMOS 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 
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 IDE 端口上,硬盘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电缆或者改换 IDE 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如果一条 IDE 硬盘线上接两个硬盘设备,就要分清楚主从关系。
 
CMOS 引起的故障
 
CMOS 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 “IDE Auto Detect” 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 CMOS 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 IDE 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 “Normal,LBA,Large” 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 , 而又在 CMOS 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主引导程序引起的启动故障
 
主引导程序位于硬盘的主引导扇区,主要用于检测硬盘分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 DOS 或其他操作系统。此段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但从软驱或光驱启动之后可对硬盘进行读写。修复此故障的方法较为简单,使用高版本 DOS 的 FDISK 最为方便,当带参数 /mbr 运行时,将直接更换 ( 重写 ) 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实际上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正是此程序建立的, FDISK.EXE 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盘主引导程序。虽然 DOS 版本不断更新,但硬盘的主引导程序一直没有变化,从 DOS 3.x 到 Windos 95 的 DOS ,只要找到一种 DOS 引导盘启动系统并运行此程序即可修复。
 
分区表错误引发的启动故障
 
分区表错误是硬盘的严重错误,不同的错误程度会造成不同的损失。如果是没有活动分区标志,则计算机无法启动。但从软驱或光驱引导系统后可对硬盘读写,可通过 FDISK 重置活动分区进行修复。
 
如果是某一分区类型错误,可造成某一分区的丢失。分区表的第四个字节为分区类型值,正常的可引导的大于 32MB 的基本 DOS 分区值为 06 ,而扩展的 DOS 分区值是 05 。很多人利用此类型值实现单个分区的加密技术,恢复原来的正确类型值即可使该分区恢复正常。
 
分区表中还有其它数据用于记录分区的起始或终止地址。这些数据的损坏将造成该分区的混乱或丢失,可用的方法是用备份的分区表数据重新写回,或者从其它的相同类型的并且分区状况相同的硬盘上获取分区表数据。
 
恢复的工具可采用 NU 等工具软件,操作非常方便。当然也可采用 DEBUG 进行操作,但操作繁琐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分区有效标志错误的故障
 
在硬盘主引导扇区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后的两个字节: “55aa” ,此字节为扇区的有效标志。当从硬盘、软盘或光盘启动时,将检测这两个字节,如果存在则认为有硬盘存在,否则将不承认硬盘。此处可用于整个硬盘的加密技术,可采用 DEBUG 方法进行恢复处理。另外,当 DOS 引导扇区无引导标志时,系统启动将显示为: “Mmissing Operating System” 。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 DOS 系统通用的修复方法。
 
DOS 引导系统引起的启动故障
 
DOS 引导系统主要由 DOS 引导扇区和 DOS 系统文件组成。系统文件主要包括 IO.SYS 、 MSDOS.SYS 、 COMMAND.COM ,其中 COMMAND.COM 是 DOS 的外壳文件,可用其它的同类文件替换,但缺省状态下是 DOS 启动的必备文件。在 Windows 95 携带的 DOS 系统中, MSDOS.SYS 是一个文本文件,是启动 Windows 必须的文件,但只启动 DOS 时可不用此文件。 DOS 引导出错时,可从软盘或光盘引导系统后使用 SYS C: 命令传送系统,即可修复故障,包括引导扇区及系统文件都可自动修复到正常状态。
 
FAT 表引起的读写故障
 
FAT 表记录着硬盘数据的存储地址,每一个文件都有一组 FAT 链指定其存放的簇地址。 FAT 表的损坏意味着文件内容的丢失。庆幸的是 DOS 系统本身提供了两个 FAT 表,如果目前使用的 FAT 表损坏,可用第二个进行覆盖修复。但由于不同规格的磁盘其 FAT 表的长度及第二个 FAT 表的地址也是不固定的,所以修复时必须正确查找其正确位置,一些工具软件如 NU 等本身具有这样的修复功能,使用也非常的方便。采用 DEBUG 也可实现这种操作,即采用其 m 命令把第二个 FAT 表移到第一个表处即可。如果第二个 FAT 表也损坏了,则也无法把硬盘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文件的数据仍然存放在硬盘的数据区中,可采用 CHKDSK 或 SCANDISK 命令进行修复,最终得到 *.CHK 文件,这便是丢失 FAT 链的扇区数据。如果是文本文件则可从中提取出完整的或部分的文件内容。
 
目录表损坏引起的引导故障
 
目录表记录着硬盘中文件的文件名等数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该文件的起始簇号。目录表由于没有自动备份功能,所以如果目录损坏将丢失大量的文件。一种减少损失的方法也是采用 CHKDSK 或 SCANDISK 程序恢复的方法,从硬盘中搜索出 *.CHK 文件,由于目录表损坏时仅是首簇号丢失,每一个 *.CHK 文件即是一个完整的文件,把其改为原来的名字即可恢复大多数文件。
 
误删除分区时数据的恢复
 
当用 FDISK 删除了硬盘分区之后,表面上是硬盘中的数据已经完全消失,在未格式化时进入硬盘会显示为无效驱动器。如果了解 FDISK 的工作原理,就会知道 FDISK 只是重新改写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 (0 面 0 道 1 扇区 ) 中的内容,具体说就是删除了硬盘分区表信息,而硬盘中的任何分区的数据均没有改变。可仿照上述的分区表错误的修复方法,即想办法恢复分区表数据即可恢复原来的分区及数据。如果已经对分区格式化,在先恢复分区后,可按下面的方法恢复分区数据。
 
误格式化硬盘数据的恢复
 
在 DOS 高版本状态下, formAT 格式化操作在缺省状态下都建立了用于恢复格式化的磁盘信息,实际上是把磁盘的 DOS 引导扇区、 FAT 分区表及目录表的所有内容复制到了磁盘的最后几个扇区中 ( 因为后面的扇区很少使用 ) ,而数据区中的内容根本没有改变。这样通过运行 UNformAT 命令即可恢复。另外 DOS 还提供了一个 MIROR 命令用于记录当前磁盘的信息,供格式化或删除之后的恢复使用,此方法也比较有效。
 
四、 IBM 笔记本电脑硬盘恢复分区拯救
 
对于笔记本电脑的硬盘分区,大多数机种和台式机是一样的,你只需要用你熟悉的磁盘工具(例如 PQ , IBMDM )来分区就是,因为它们的恢复文件都是做在光盘上面的,硬盘随便你怎么折腾都无所谓。但是也有例外 …… 这些例外就是将恢复文件做在硬盘上面的情况,例如新款的 IBM 笔记本电脑。
 
不知道为了减低成本还是为了方便客户(也许是希望两者兼得), IBM 在其最新的 T 、 A 、 X 、 R 系列笔记本电脑上都将恢复原厂操作系统的程序和文件安装在一个特殊的隐藏分区中。在 BIOS 自检完后和操作系统启动前,屏幕会出现 “Press F11 to Recovery Your System” 的文字。
 
这时按下 F11 就可以开始恢复了,恢复过程需要大约 30 ~ 45 分钟,之后你的 C 盘将会变成 IBM 出厂时的样子。
 
问题是 ……IBM 原厂预装的操作系统就只有一个 C 盘,这似乎不大符合大多数用户的习惯,而且一旦使用 IBM 的 F11 恢复功能 …… 所有 C 盘的数据都将会被覆盖并且无法恢复 …… 呵呵!
 
为了数据的归档方便和适应自己的使用习惯,大多数用户都会对硬盘重新分区 …… 这时问题来了 …… 往往在重新分区之后,那个每次启动都会出现的 F11 菜单不见了!!这就意味着你没法再使用 IBM 原厂的恢复功能 ……
 
那么,怎样才可以两者兼得,在保留 IBM 原厂 F11 恢复功能的情况下重新分区呢?
 
答案是 Fdisk + IBM 原厂的 F11 修复工具。
 
为什么其他的分区工具不行?呃 …… 因为其他的分区工具不如 Fdisk“ 简单纯粹 ” ,它们会造成硬盘的主引导区产生一些非标准的记号,这会破坏 F11 的启动功能。这些工具包括 PQmagic 这样的常用工具。
 
里说的 Fdisk 不是一般 98 启动盘中的 Fdisk ,而应该是 WinME 中的新版本 Fdisk ,如果你没有 WinME ,也可以在从微软的网站上下载简体中文版本 Windows98 的 Fdisk 更新程序(搜索文档号: Q263044 );连接在这里。
 
然后在一台装有 Windows98 简体中文版本的计算机上运行下载的文件以升级该机器的 Fdisk.exe ; . 在该 Windows98 系统上制作一张启动盘,将 c:WindowscommandFdisk.exe 复制到这张启动盘中,并确定 Fdisk.exe 文件的日期是 2000 年 5 月 18 日 之后。如果你是 WinME 的操作系统,只需要把 ME 的 Fdisk.exe 复制到 ME 的启动盘中就可以了。
 
在这张含有 Fdisk 的启动软盘做完之后,在 IBM 中国网站的这个连接,下载 F11 的修复软盘制作程序,执行它,在软盘制作完毕后执行一次 Sys a: 的指令让软盘能够引导机器。
 
接下来,用含有 Fdisk 的软盘启动机器,使用 Fdisk 删除主分区,并且按照你自己的喜好重新分区, IBM 的隐藏分区在此时会显示为一个 Non-Dos 分区,分区卷标为 IBM_SERVICE ,切记不要删除它!!!!否则你的 F11 恢复功能是彻底没有了!!!
 
五、升级 ThinkPad 600E 大硬盘故障的解决
 
笔者有一款 IBM 的 ThinkPad 600E 笔记本电脑,配置为 P Ⅱ 300MHz CPU/64MB 内存 /4GB 的硬盘,操作系统为 Windows 98 ,自购买使用至今一切正常。因考虑到硬盘容量太小,于是决定升级笔记本电脑硬盘。至电脑市场购得一块 IBM 的 30GB 笔记本电脑硬盘,找出说明书,完成更换操作。重新开机后,电脑检测到新硬盘,从 A 盘启动, FDISK 显示的容量值正是 30GB ,分 4 个区,然后格式化,最后放入随机配置的系统恢复光盘,重启系统后出现蓝天白云,升级一切顺利。但接下来的使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故障现象:电脑起初运行一切正常,某天笔者准备拷贝两部 VCD 到硬盘中慢慢欣赏,复制到第二张时,电脑突然蓝屏死机,重启动后提示电脑未找到操作系统,用 A 盘启动 DOS 后,发现 C 盘内只有一堆乱码,怎么没有操作系统 ? 用光盘恢复了系统,继续复制 VCD ,再次出现死机,重启动电脑,发现 D 盘的部分资料变为一堆乱码,刚才复制的 VCD 文件也无法打开。可能碟子质量不好,换一张 VCD ,并往 E 区继续复制,同样是死机,这一回问题更严重,不但无法进入 Windows 98 ,而且在 DOS 下显示只有一个 C 分区。用 A 盘启动后亦提示分区表出错,所有硬盘上的资料毁于一旦,好在重要资料在旧硬盘上有备份。
 
常见的故障分析法:
 
1. 分区表出错 ? 可能性最大的是病毒,于是安上两个最新的杀毒软件,从引导区到 VCD 光盘全面检测了两遍,一无所获。病毒的可能性排除。
 
2. BIOS 版本太旧,不支持大硬盘 ? 从网站下载最新的 BIOS 升级,故障依旧。
 
3. 难道是光驱坏了,导致数据读取错误 ? 于是重新格式化硬盘,重装系统,改用移动硬盘向新硬盘内拷数据,至硬盘内数据到 18GB 时,又出现死机、文件丢失或分区表丢失等现象。
 
4. 硬盘有坏道 ? 进行磁盘扫描,但未发现错误。 IBM ThinkPad 的 BIOS 自带有硬件检测,运行对硬盘和系统的检测,结果也是一切 OK 。笔者不甘心,从 IBM 网站上,下载专门的硬盘测试工具,全面检查,还是一切正常。
 
故障解决:
 
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 笔者经过仔细研究发现,新硬盘起初使用正常,当数据容量达到 18GB 以上时,系统开始出错。向 IBM 中国总公司的一位高级工程师请教,答案是, ThinkPad 600E 机型最初设计时,测试通过的最大容量为 10GB ,升级 BIOS 后,最大支持 18GB 。笔者于是重新买了一块 15GB 硬盘,此后再无任何错误发生。
 
总结:眼下大容量的笔记本电脑硬盘已相对便宜,许多朋友会考虑升级自己的硬盘,在此提醒大家,升级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最大支持的硬盘容量。否则
在线留言 发送短信 拨打电话